爺爺的思鄉病
爺爺佇立在小區樓下的花圃旁,眼睛來回看了看高聳的住宅樓,倏忽轉過身對我爸說:“離家都三天了,家里的小貓肯定吃完貓糧了,我要回鄉下給它再弄點吃的!蔽野粥止局,老爺子這是又害思鄉病了。
這幾年我家和叔叔家都相繼搬到了城里,但最令我們頭疼的便是已邁入古稀之年的爺爺萬般不愿搬來陌生的城里住,只想留在鄉下,守著老家熟悉的朝夕。即便現在爺爺還算精神矍鑠,勉強能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但兒孫們終歸是不放心讓他在鄉下獨住。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想來那滿腹的故鄉情應是中華兒女基因里自帶的,尤其那些待在鄉下生活了快一輩子的老人更是鄉情深重,畢竟那里有他們親近的村鄰鄉舍,有耕耘了無數個春秋的田野,有陪伴他們從年輕到垂暮的老樹,還有許多他們無法割舍的東西。每每把爺爺接到城里住個幾天后,他就變得無精打采,準害思鄉病,絞盡腦汁找各種借口要回鄉下老家,一會是老家的盆栽綠植要澆水了,一會是夢到老家遭小偷闖入想回去看個究竟,一會是擔心鄰居來借東西找不到人……五花八門的借口愣是沒個終止符,與那些常常吵著要出去玩的稚孩兒如出一轍,這讓我們哭笑不得,也黔驢技窮。
拗不過爺爺,我們只好隔三差五帶他回老家。只要爺爺一踏上那心心念念的鄉土,他便如久旱農田遇到飄飄揚揚的雨水,活力的細胞都被喚醒了;氐嚼霞业乃,總是把自己安排得滿滿當當。他會拿起鐵鍬細致地鏟除家門口的雜草,容不得恣意瘋長的雜草侵犯老房子的尊嚴;又或者在包圍著田野的堤壩上漫步,看五谷糧食悄然生長,也從隆起的堤壩上縱覽遠處的家家戶戶;不然就東家走一走,西家串一串,跟鄉親們嘮嘮家常;他尤其喜歡邀上同輩的大爺切磋棋藝,那時不時傳出的暢快笑聲便可知他的病找到了“解藥”。
伴隨國家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乘上發展快車的鄉親們陸陸續續在城里買了房,尚留在鄉下的人家也沒剩幾戶了。最近一次帶爺爺回老家,發現往日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身影所剩無幾了,坐在村頭巷尾侃大山的鄉親不見了,熱鬧的村里仿佛被調小了音量,寂靜了許多。須臾之間,爺爺好像意識到了曾經熟悉的鄉村已于無聲無息中嬗變著,那些戀戀不舍的東西也終將一點點地消逝。他嘆了嘆氣,然后淡淡地說,變化太快了,大家都住城里咯。
而我們也努力探尋更多緩解爺爺思鄉病的良藥:有空便帶他走出家門到處去閑逛,以便熟悉城里的環境,或者帶他去老人群體聚集的廣場、公園結識更多同齡人,還會鼓勵他積極參加社區的長者活動消解煩悶……
現今,爺爺找借口回老家的次數也漸漸變少了。
原標題:爺爺的思鄉病